服装饰物图案在服装装饰设计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物的镶拼、挂缀;一种是服装面料纹样的工艺装饰。都是人们的心里需要,为了达到视觉和心里平衡及审美能力而做的。
服饰图案在服装中占据的面积很小,但是作用很重大,是整个服装的闪光点,所以选择图案在服装中的装饰部位事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图案在服装中的装饰部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猿揖别,只晓几个石头摸过”,文明伊始,人们就用各种方法来展示生命的辉煌和文明之花。很多证据现实人类的装饰物比衣物出现代要早的多。他们将各种装饰物装饰在身上,用以来表现对自然的图腾崇拜,对异性的吸引,和爱美的需要,这大概就是服饰图案的起源。但这仅仅是服饰图案的原始的形象。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要素,人来文明的一个标志,代表一定时期的文化。依附于衣物进行装饰的服饰因素,其风格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是设计师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不同的题材、造型因素、表现元素、边现手法都是图案风格形成的要素。服饰图案的风格,除受同期绘画和工艺美术的影响之外,它的发展和演变,与它的发展和演变,与它所出的时代、文化、物质经济条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服饰上的装饰纹样,采用最多的往往是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及几何纹样。纹样大都运用谐音、回意手法,如“喜上眉梢”、“福寿如意”、“松鹤延年”等。代表人们对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唐宋以来,凤凰图案的运用比较广泛、题材也日益增多,有龙凤呈祥、彩凤双飞、丹凤朝阳及凤穿牡丹等。其中的凤穿牡丹最为常见,古代传说,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丹凤结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
服饰图案的表现手法,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和写实等几个阶段。早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志中,发掘的彩陶,装饰纹样简练,概括并富有抽象的趣味,在那个商代人织造的薄形绸和提花织物上,装饰的纹样与奴隶时期出现的青铜纹样类似,以云、雷纹变化的回纹为主要形式,布局均匀,强调线条的视觉效果,人们将纹样的转角揉圆,调和了严格的直线和流动的曲线之间的对比,形成一种动静相宜,稳定和庄重的艺术风格。周朝以后,服饰图案规整严谨。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这个特点到唐宋最为突出。到明清服饰图案以写实为主,绣工独到,一朵花瓣,一丝羽毛,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整个图案繁缛细腻而不乱,宾主呼应,生动得体。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各、各地、各国人民纷纷云集长安,民族的大融合,使人们的衣冠服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女装上出了袒胸露臂的现象,尤其是贵族女装,一纱罗为衣料,坦胸大袖,袖口宽大肥阔。绣有很宽的花边,“绮罗缕缕见肌肤”是对这种女装的概括。服饰图案题材,形式多样化,完全脱离了两汉以来的天神支配思想的影响,一直影响到宋、远、明、清的图案风格的发展。卷草纹样传入日本后被称为“唐草纹”,佛教的盛行,在佛像身上出现了作为装饰的大量宝相花,唐以前没有完整的宝相花,此期宝相花日趋成熟。图形以一朵花做为母体,综合其他的花卉,加上珠点构成综合性,思想性的图形,动植物图案形象丰满、圆润、浑厚此种风格和当时的绘画、雕塑、陶俑等人物形象一致。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强调伦理纲常,服饰成了人们“辨等威,显贵贱”的标志。把青、红、皂、白、紫等五种颜色视为“正色”,以黄色最为贵,象征中央;青色象征东方;红色象征南方;白色象征西方;黑色象征北方。有写朝代,百姓只能穿由这些颜色调配出来的间色。
漫长的封建社会除了给我们留下来精美的服饰外,还有广泛传于民间的蓝印花布、蜡染图案、刺绣图案、织锦图案等。由于运用独特的工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这些都是构成我国服饰文化的要素,服饰图案的设计只有根植于本民族文化,融合西方文化,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才能有盛的生命力。
各个民族、各个文化圈形成的文化现象不同,这些不同也反映到服饰图案上来,这就形成了今天的国际纺织品图案的各种流派。这些不同就是各种文化的风格、个性。民族的艺术魅力的集成。具有丰富的感性和理性内涵的服饰文化。
现在国际上流行的传统的服饰图案流派主要有佩兹利纹样、塔帕纹样、康茄纹样、基坦卡纹样、基高纹样、夏威夷纹样、友禅纹样、波斯纹样、埃及纹样、印度纹样、蓝印花布纹样、及现代服饰图案设计的流派中的欧普纹样、肌理纹样、卡通人物纹样、点彩杜飞纹样等。这些为我们得生活动丰富多彩做出来大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