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
粉丝:166 关注:191 文章:125

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

9066 0 0 2013-07-12 09:21:12



“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于7月在上海分两部分举行,第一部分于7月6日至8月22日在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先期展出,第二部分将于7月24日至9月15日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


  来自日本的隈研吾既是一位匠心独具的建筑师,也是诲人不倦的建筑理论家。他写的书《十宅论》让读者在理解住宅设计的同时也更理解自己的生活;《负建筑》则对大兴土木背后对于物质的迷恋进行反思。他的设计作品常常以木材、竹子等作为材料,并呈现出一种充满了孔洞、缝隙的状态。


  “如何在建筑中酝酿出隙间,是我目前最重视的一点。”隈研吾表示,“20世纪为了追求强度和精度,建筑放弃了隙间(使用混凝土),最终令其难以适合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变得脆弱、不自由。”他希望通过打造建筑间的隙间,鼓励一种互助、开放、自由的生活方式。


  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正在展出的9件作品,是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模型,在建筑师亲自对灯光进行“调教”之后,这些模型呈现出独特的光影效果——日本的高知县梼原木桥美术馆、爱知县GC博物馆研究中心、福冈县星巴克大宰府表参道店铺、东京浅草文化观光游客服务中心是日本国内客户设计的建筑,这些充满孔洞的木建筑拥有独特的结构,可以抵挡当地时常侵扰居民的地震威胁。


  展览同时呈现了隈研吾设计的英国苏格兰邓迪V&A美术馆、西班牙格兰纳达表演艺术中心、法国马赛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贝桑松城市艺术与文化博物馆以及瑞士工科大学洛桑分校的模型。


  “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的限制,日本建筑师大多只能接到一二百平方米的家庭住宅项目。”策展人朱锷在展览现场表示,能够在本土以外驾驭大型建筑项目的日本建筑师屈指可数,“而隈研吾是其中之一。”


  正在举办开馆展的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将于本月底嵌入一件两层楼高的1:1模型,观众可以走入其中,感受建筑师隈研吾推广的Share House(共享屋)理念,人们生活于这样的共享空间,同时可以保留各自独立发展的“隙间”。


  与此同时,即日起至7月10日,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我对隈研吾的100个问题”公众题目征集活动。对隈研吾感兴趣的人可以将问题发送至himalayasmuseum@163.com,同时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美术馆方面将从中筛选出问题请隈研吾作答,并制作成册。


  隈研吾将于7月底来沪。



 
东方早报网编辑:薛冬霞